2025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于9月22日正式启动。活动以“诚实守信,利企惠民”为主题,旨在弘扬诚信文化,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9月23日《人民日报》)
商业的本质在于交换,而契约精神则是现实交换的基础。在早期的商业雏形阶段,人们交换物品多在熟人之间,而且多是小规模交易。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交易规模日益扩大,交易对象便不再局限于熟人之间,于是契约精神就出现了,它打破了陌生之间的信任壁垒,催生商业文明到来。
诚然,信用已经是公认的经商信条,但现实中也不乏偶有失信行为。比如,用称重不准的“鬼秤”,靠缺斤短两蒙骗;售卖变质乃至过期的食品,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在大促销来临前悄悄调高价格,商品价格明降暗升等,这些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重利轻义,不仅破坏商业经营生态,而且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是商业繁荣的绊脚石。
重利轻义,终会“搬起石砸了自己的脚”。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大头娃娃、苏丹红鸭蛋、瘦肉精猪肉等事件,一时间让多少商家因失信于消费者而关门大吉,甚至还有牢狱之灾。在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惩治失信手段丰富多样的文明社会,商家重利轻义是典型的短视行为,他们一旦触碰底线,就会遭遇到曝光、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列入黑名单等处罚,甚至会影响到家人的正常生活,可谓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因小失大不值得。
“人无信不立”,经商做买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说到底,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归结到人的行为。诚信之人,做诚信之事,然后从守信践诺中赢得口碑,在良好口碑中壮大商业版图。回头看看,那些百年屹立不倒的老字号,那些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哪一个不是靠信用的汗水浇筑出来的呢?
以信立身立业,必将行则无疆。有人常常以为“在商言商”,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这是曲解了商业的逻辑。消费者得到心仪的商品,企业获得应有的利润,那些常青树企业,无不把这种双赢的规则奉为圭臬。经营之道,贵在坚守诚信的本心。信者无敌,行则无疆!(锦江评论员 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