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游新实践:以个体之力筑就旅途之美

发表时间:2025-09-16 17:03 来源:锦江文明网 责任编辑:夏思扬

国庆旅游热潮启幕之际,今年,在文明出游方面,我们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视角。“文明出游”不再是停留在标语中的道德倡议,而是融入沉浸式体验、小众探索、社交分享等新场景的实践命题。当数亿网民化身游客,当传统观光转向深度参与,文明出游的内涵正不断延展。


沉浸式体验:在入戏中践行文明准则


沉浸式文旅的火爆,让“剧情式文明”成为游客的自觉遵循,文明不再是外在约束,而是融入体验的内在需求。成都一沉浸式川剧演出场馆内,游客主动遵守“观戏礼仪”:手机调至静音、不随意走动、喝彩恰到好处,“拍照闪光灯干扰演员”的现象近乎绝迹。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当你真正沉浸在川剧的唱腔里,自然会懂得安静欣赏是最好的尊重。”


社交分享:在互动中守护文明边界


随着“旅行即分享”成为常态,社交场景中的文明共识已从“内容传播”升级为“边界守护”,在自我表达与尊重他人间找到平衡。成都东郊记忆的网红打卡点前,游客不为抢占机位争执,而是主动排队礼让,分享攻略时还会标注“早晚时段人少景佳,建议错峰”。在各地的一些爆款旅游拍照打卡点,形成了“30秒快拍快走”的自发默契,不仅缓解拥堵,也让排队的人更心平气和。


“评论区文明”更成为社交素养的新标尺。网友分享自己户外徒步遇到的秋景时,评论区少见“求定位”的追问,更多是“别踩湖边植被”的善意提醒;历史博物馆若出现违规拍摄行为,网友会以“闪光灯可能伤文物,试试自然光拍摄”替代指责。“文明打卡”“尊重原创”等关键词提及率上升,这种理性互动,让社交分享真正传递正能量。


小众探索:以谦逊姿态守护文化本真


小众目的地的走红,也正催生出“谦逊式探索”的文明新风——不猎奇、不打扰,以平等视角与在地文化对话。例如在甘孜州丹巴藏寨,游客不再追问“藏装价格”,而是跟着村民学晒青稞、做酥油茶,倾听嘉绒藏族的迁徙故事艺。当地向导说:“以前游客总把我们当‘风景’,现在他们愿意坐下来听故事、帮农活,这种尊重让文化更有生命力。”


这种文明还体现在对原生环境的守护上。有的徒步路线中,游客除了带走所有垃圾,还能参与“捡垃圾换文创”活动;川西高原的牧民帐篷体验中,游客自觉遵守“不随意拍摄肖像”“不触碰宗教器物”的约定。


从沉浸式体验的代入感,到社交分享的分寸感,再到小众探索的谦逊心,文明出游从来不是宏大叙事的推动,而是无数个体的主动践行。从社交媒体的指尖传播,到文化现场的躬身守护,每一位游客都能以行动,让文明成为旅途最美的风景。(锦江评论员 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