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成都·知礼而行”知识竞答活动覆盖社区、学校、企业等多元场景。这场以“文明观赛礼仪”为核心的全民教育,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市民在趣味中掌握观赛禁忌、加油礼仪等细节。这种“以赛促学”的方式,使文明观赛从外在规范逐渐内化为市民的文化自觉。
在新增的成都直达张家界的动车上,“文明出行小贴士”以卡通形式呈现,乘务员通过方言顺口溜普及礼仪知识。列车成为文明传播的流动课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文明理念随着旅客的脚步延伸至更广区域。
“最美看台”倡议的推出,将文明实践从个体行为升华为集体行动。成都通过社区海选、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最具创意的文明观赛方案。在社区里,居民自发设计“无声加油手环”,用灯光闪烁替代传统呐喊;小学生绘制“文明观赛漫画长卷”,成为场馆外的热门打卡点……这些来自民间的智慧,让文明礼仪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成为充满温度的集体记忆。
赛事筹备中,成都还创新“文明积分”制度,将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等行为转化为可兑换的世运会周边产品。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可以想象,当市民手持自己积累积分兑换的门票走进赛场时,“文明与荣耀”的联结被具象化呈现。
成都世运会的文明实践,本质上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在交通保障方面,成都交警通过“世运会专用车道设置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收到市民建议超2000条。这种“共治共享”的模式,不仅优化了赛事交通组织,更让市民感受到“城市主人”的尊严。
在文化输出层面,成都也将世运会与古蜀文明深度融合。三星堆元素融入开幕式设计,蜀绣技艺被用于制作奖牌绶带,赛事志愿者服装都采用了交子纸币的纹样。当国际运动员手持带有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案的奖牌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体育的荣耀,更是一个文明古国绵延千年的精神脉动。
从知识竞答的智慧碰撞,到全民参与的温暖实践,再到城市治理的效能提升,成都正以“文明礼仪”为钥匙,解锁国际赛事软实力的新可能。当世运会的圣火在成都点燃,它照亮的不仅是赛场,更是一个城市对文明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一场体育盛会,让文明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这种底色,终将随着世运会的国际传播,成为世界读懂成都的文化密码。(锦江评论员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