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文创中心等功能。据《中国新闻周刊》最近报道,在此前的国家中心城市中,以文化作为功能定位的,只有北京。成都之所以能被定位为文创中心,源于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文化的包容发展。
让文创融于城市寓于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期报道称,逛宽窄巷子,首先被吸引的是“名字”:每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店铺,都有一个充满意蕴的名字。而以蓝顶、红星路35号、宽窄巷子等一批文创地标为代表,成都的文创正趟出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
成都文创的繁荣,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与引导。4月10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称,围绕文创产业聚集,成都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文创产业的规划、政策。去年市级文产资金支持项目共计103个,支持总金额近2亿元。
年初赵雷一曲《成都》红遍大江南北,让无数人心随乐动,欲前往成都街头走一走。3月,人民网报道,成都不仅是赵雷的成都,也是音乐产业的成都。成都出台的《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2020年音乐产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2025年突破1000亿元,将成都发展成为全国现代音乐产业领军城市。
文创是一种生活方式
就在5天前,在被业界视为数字阅读年度风向标的2017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的报告中,成都入选2016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
“山水间有艺术家的画布展,文艺青年寻找书店的脚步走得到最繁华的商场,也走得到最隐秘的小区。当然,还有人能把爱好开成博物馆。”《第一财经周刊》这样写道。
是的,成都还是一座博物馆之城。《第一财经周刊》报道,成都现有民办博物馆99个,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博物馆之旅”,正在成为打开成都这座城市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