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场不同类型的艺术展在我区陆续开幕,无论是浪漫、优雅的青铜艺术作品展,还是充分融合了现代元素的雕塑装置展,抑或是充满乐趣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展,都通过一件件精致却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充分展现了我区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
许燎源艺术博物馆
●与青铜邂逅 让艺术融入生活
3月20日晚,“时间的浮标-许燎源青铜艺术展”暨青铜艺术馆开馆仪式在我区许燎源艺术博物馆当代青铜馆举行。作为著名艺术家许燎源又一重要系列作品的亮相,本次展览以“时间的浮标”为主题,展出了100多件青铜艺术作品,这样庞大规模而具有鲜明个人艺术风格的主题青铜艺术大展,在国内艺术界前所未有。
开幕活动别有新意,以一段有关青铜发展的视频带领观众走进青铜的故乡与历史,它被安然投影在场馆的外墙上,新颖而独特。之后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中国第一代电视工作者陈铎先生出场朗诵了关于青铜主题的散文诗《走不出历史的青铜不是好青铜》,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这是艺术家兼生活家许燎源和青铜的一次未曾预期的艳遇,一次自由浪漫的嬉戏,一次物感心动的狂欢。”随后,精心拍摄的纪录片《我是许燎源》也首次曝光,让人眼前一亮。此外,活动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莲花府邸江智民团队到场助阵,艺术正如同一阙散文诗,和音乐live、纪录影像照亮了“新青铜时代”的夜空。
自去年12月24日许燎源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吴兴明、邱晓林共同发布颇具创新价值的艺术新维度理论“物感主义宣言”以来,许燎源用多年来的艺术沉淀和工艺巧思,以“既是艺术,也是用具”的创作理念为指导,创作了这个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系列,使之在包装设计、建筑空间设计、艺术家居、绘画、雕塑、文创、生活美学、跨界创意各个方面形成互为照应的完整艺术体系。
●精致青铜作品 既是艺术也是用具
艺术需要新物感,而生活要多留些青铜绿意。在今天,时代所要求于艺术的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诗意,而是在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人与物自由关系的重新开启和出场。于是,在这里,青铜这种坚硬、冰凉、沧桑、堂皇、威量、宗仪般的材质在新物感的感召下,进行了鲜活的重组,它开始彩色、欢愉、轻盈、优雅、豁达甚至自我苏醒。
“它们不再是旧岁月的拓片,而是新物感的欢歌。”这次大展也标志着许燎源和“物感主义”艺术理念的真正融合。这类作品很难重新定义,它们身上凝聚了时间线性的流淌和与自然融入的原始灵性,同时和传统青铜器自带一股沉穆的贵气不同,它们更加体贴、更自由开朗、更野性、更像一个个伴侣:塑造一半,另外一半,让自然去成就。许燎源告诉笔者:“如同青铜馆被命名为‘创造力发生器’一样,我们致力于挖掘人与物在非功能关系的自由嬉戏中互动感染的力量,保护‘物’在被尊重、看护、养育前提下的焕发和开放,让物感而不是功能的力量在物与人的自由嬉戏中持续地保持、开新和出场……”
“许燎源的青铜艺术作品,是将这些老传统加以焕然一新的新高度开启,以青铜为媒介,将感性、艺术性、亲和力和实用性等特性灌输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中,使之成为能与人产生温暖关系、温和照应的器物。”一位专程前来参观的青铜艺术爱好者说道。
蓝顶美术馆
●全新雕塑理念 带来多元审美享受
3月18日,经过精心筹备的“奇点·学术邀请展暨奇点·月会文献展”在我区蓝顶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35位艺术家的雕塑、装置、影像作品,还对时长6年的“奇点·月会”活动展开了文献式的梳理总结和呈现。
来到展厅,人们可以看到,各种新颖别致的作品贯穿整个空间,它们有的附着在墙面,有的从地面长出,有的则悬浮于空中,其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更有装置、影像等形式更为广泛的作品,它们以多元的面貌给观者带来由远及近的审美享受。在文献展部分则展现了艺术家们在过去几年中的各种交流活动,生动的图文信息记录了艺术家们一次次即兴对话和讲座,以及国内外不同参与者的往来。
当天,与展览平行举办的研讨会也同样精彩而备受关注,出席展览的艺术家、批评家们积极参与探讨,吸引了众多学生、市民以及艺术爱好者到场聆听。研讨会由著名批评家王林主持,讨论话题主要针对雕塑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而展开。大家各抒己见,有人点评了参展的优秀作品,有人对展览文献工作展开了分析,有人梳理了雕塑发展的问题和前景,许多人还对持续举办的“奇点”系列活动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大家都期望这样一个主题能够持续和深化,在将来越办越好,结出更多累累硕果。
据策展人介绍,本次展览称得上一次对“泛雕塑”话题的展现和讨论,主题“奇点”二字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对时空起点的描述,实则象征着变幻无穷又势不可挡的艺术革新。“今天中国雕塑正在经历跨媒介的转换时期,其观念与形式的蜕变也在不断拓展人们对雕塑的定义,唯独不变的是永不止息的艺术精神。”策展人邓乐告诉笔者。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市民可前往参观。
●零基础学习 领悟绘画的独特魅力
3月19日,“从零开始 ?别样画像:小熊老师零基础绘画课教学实践展”在蓝顶美术馆举行,作为今年蓝顶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场秀”,该展览展示了蓝顶艺术学园过去一年来的教学成果。
本次展览中参展作品画风大胆,设色明艳,许多优秀的作品以面貌迥异的敏锐直觉和浓浓的“画味”为观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展厅里不仅有彩色作品,还展示了学员大大小小的速写本,让大家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有趣细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称得上蓝顶美术馆成立以来年龄跨度最大的、涉及人群最为广泛的一次展览,参展人年龄从5、6岁到60多岁不等,并且都为不同的职业身份和家庭背景,涵盖了“成人兴趣班”、“社区公益班”、“教学实验班”、“设计师专修班”以及“儿童暑期班”。“对我们成年人而言,利用闲暇时间参与课程的最大收获就是在工作事业之余找到一种良好的爱好与生活方式。”一位参展人告诉笔者。
为了让更多观众都能体验到绘画的快乐,开幕式上还特地举办了“神奇的一课”现场体验活动。由“小熊老师零基础绘画课堂”的老师现场授课,吸引了许多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儿童与成人参与其中,在老师指导下,他们轻松而流畅地完成一幅幅线描作品,并从中领会到了线条在绘画造型中的独特魅力。
“‘从零开始?别样画像:小熊老师零基础绘画课教学实践展’是美术馆发挥自身公教职能的外化,是蓝顶美术馆开展公共教育的一个新起点,体现了蓝顶的全新状态。”本次展览策展人、蓝顶美术馆馆长金延先生表示。 (王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