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无小事,微处见真章

发表时间:2025-01-03 13:27 来源:锦江文明网 责任编辑:钟圣琳

近日,一条关于诚信的新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郑州“诚信鸡蛋哥”任庆河因其妻子生病需要闭店返乡,提前一个月挨个通知顾客兑票。从11月底发出通知至今,他一个人坚守在小店里,已兑换了“22000斤鸡蛋和270多桶油”。(2024年12月25日 央广网)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任庆河就因其一诺千“斤”的诚信,获得了央视3·15贡献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殊荣。他用自己的信誉和良心,用“纯赔和仅仅是顾本”的鸡蛋和油,温暖了千万网民的心。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脍炙人口的童谣印证着,诚信做人的理念是早而深地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古往今来,从曾子杀猪到商鞅立木,从有借有还到按时赴约,生活中几乎每一件大事小情,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的内核。诚信二字,说之易,遵之难。事实上,只有将诚信内化于心,以诚信这一道德之绳约束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外化于行时无需他人的告诫或提醒,才能让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人无信则不立,业不信则不兴。要想全面推进诚信之风的建设,不仅需要个人道德先锋的表率与支持,还需要社会与个人的双向尊重与互动。行稳、致远,诚信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为失信,当年,本是行业巨头的三鹿集团放任700吨受到三氯氰胺污染的奶粉流入市场,造成很多婴幼儿患病,被调查出真相后一夜之间声名狼藉、自食其果;因为守信,老牌企业哇哈哈在发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净含量不是预期的600ml时,没有选择调整标签或隐瞒事实,而是让“596”这个数字成为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诚信不分大小,但可决定成败。这4毫升,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诚信和品质的象征。社会诚信的堡垒便是由这一个个“4毫升”、一颗颗“鸡蛋”搭建起来的,看似缓慢易摧,实则扎实牢固。


国之信,重九鼎;人之信,诺千金。一个重信守诺的国家、一个一言九鼎的民族,能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能有展望未来的信心。诚信不只是嘴上功夫,更应脚踏实地地践行。从支持维和行动到推动全球减贫再到维护多边贸易,中国时刻不忘诚信之本,践行中国诺言,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全世界人民繁荣幸福而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信者,其形微妙,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其力显著,似水流载舟覆舟,亦似纽带维系社会。秉诚信而行,让诚信之风吹遍中国大地,我们一直在路上。(锦江评论员 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