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明历经了千年历史的大浪淘沙,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走好传承之路是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让人们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成都,有一个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这里收藏有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纸质家谱族谱、木质匾额对联等8万余件(套)姓氏文化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填补了国内姓氏文化实物收藏、研究、展示的空白。
我们走近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从“邓占三寿屏”“‘遵司马家训,守东平格言’清代对联”“林则徐雕像”等实物中学习一代代名人博学善授、行善积德和忠贞爱国的优秀品格,领悟“家国一体”的天下情怀。“立德载道,传承经典”的馆训和优秀的家风家训化作“细雨春风”,润物细无声。
其馆长郑华,一直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己任,荣获2024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的称号。这不仅是对郑华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投身于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事业的行为的鼓励和褒奖。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式,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更细致、更生动地讲述中华文明。
央视推出的《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线上展厅,精选了海内外10余家博物馆藏品中的110副高清宋画,提供多种语言,采用游戏Unity引擎和古画艺术交互的形态,从“静”到“动”,展示了宋朝时期的世间百态,引领全球用户感受饱含魅力的宋风与国潮。
近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逃出大英博物馆》等节目和短剧层出不穷,深受大众喜爱。这也印证了,文物并不只是岁月的沉淀,它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
文物虽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要让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在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兼顾传承与创新,认真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深入人心。(锦江评论员 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