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888元购买一张自习卡,你愿意吗?阴雨寒冷的周末,80后刘女士一如往常,来到位于浦东新区碧云国际社区的一见图书馆“孵”着空调办公。“上午在这里办公,然后回家吃午饭,下午再过来看看书。”刘女士说,“这样的好地方,可比外面的咖啡馆划算多啦。”自习空间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图书馆、书店这样文化属性较强的地方开出付费自习空间,还受到欢迎,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12月7日《解放日报》)
付费去上自习,听起来也算是一件新鲜事,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书中有“黄金屋”,甚至知识远比金钱更重要。他们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充电”,汲取丰富的营养,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共享自习室受欢迎,得益于其人性化的服务。很多人付费上自习是为了备考,或者安安静静读几本书,主要因为:一方面是学生时代的情结在起作用,于公众而言,走进图书馆或书店,就会让人立刻有扑面而来的熟悉气息,让人感受到让时间静止的力量;另一方面是阅读的现实需要,很多共享自习室里“规矩甚多”,保持安静是最基本的要求,能让很多走向社会的人暂时从喧嚣的工作和生活中抽离出来,聚精会神地读上几页书。
文化场馆的吸引力,也主要在于满足多样需求。一是读书需求。图书馆或书店内成千上万的藏书,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即使你漫无目的浏览,也可能捡拾到宝贝。二是社交属性。大家看到同类型的书籍,可能会产生攀谈的兴趣,这种奇妙的缘分会让爱读书的人聚集在一起,甚至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因此,培育阅读习惯,文化场所不妨多一些这样的创意。一方面,对于这些文化场馆来说,开通自习室功能,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既能产生收益,给电子阅读冲击下的实体文化场所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会形成新风潮,引领新趋势,将培养更多人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人会在这种沉浸式的氛围中慢慢爱上阅读。
再火热的“网红书店”也会昙花一现,拯救纸质阅读不靠花里胡哨的设计,更不靠卖弄人文情怀,要有实实在在的创意,要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感受和现实收获,因此经营者不妨多一些像“付费自习室”式的设计。(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