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看得见的乡愁”

发表时间:2022-12-07 12:05 来源:锦江文明网 责任编辑:西早

 古建筑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是中华文化历经发展的见证。斗转星移,岁月涤荡,古建筑在时间流转中或已残缺不全,或已是断壁残垣,迫切需要修复师用技艺重现“记忆”,使古建筑“回春”“驻颜”。(12月6日 光明网)

 

 乡愁,指思乡之愁。乡愁从哪里来?它从你的故土来,从你亲人朋友那里来,从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来,还从旧风俗、古建筑中来。而建筑物是最具乡愁气息的事物,因为于国人而言,它是“看得见的乡愁”。因为立体,所以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更让人深刻。

 

古建筑里藏着记忆。于一人而言,家里的老房子,村里古庙宇,村边的小洞桥等,都曾经陪伴自己成长,当我们返乡,再次看到这些建筑时,总不免眼角一热、泪水滚淌。当然几十年后,当我们把他乡作家乡回忆往事时时,这些老建筑多半会出现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的注脚。

 

 古建筑里装着历史。随处可见的名胜古迹,都是古建筑的典范:北京的故宫,八达岭的长城,南京的中山陵,成都的武侯祠等,不仅代表着建筑水平,还装着绵长的国家历史。这些建筑存在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度的代际更迭。它们承载着流淌的历史,还装着一个民族的执念和自信。


 古建筑里有悠悠乡愁。于个体而言,青山老屋就是我们的乡愁,因为房间里弥漫着我们的体温和往日生活的气息;于整个民族而言,名胜古迹就是我们的集体乡愁,因为一提起它们,全世界都知道它们的归属,这是中国的象征,而这些民族集体符号是更深层次的乡愁。


 我们不能没有乡愁。个人没了乡愁,就如浮萍无所凭靠,随波逐流中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和方向;民族没了乡愁,容易忘掉历史、忘掉伤痛,还可能重蹈覆辙陷入被动。透过那些断壁残垣,我们不仅能找到先人物质和精神的遗存,而且能品味出隔世的诗情和灵性,还能以史为鉴,了解过去、把握未来。


 保护好古建筑,就是保护好乡愁。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在用地规划时,要保持克制和谨慎,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古建筑留有一席之地;同时,要多培育一些古建筑修复面的专家,对有传承意义的濒危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当然,保护不是全盘保护,要做到有选择性地保护,让真正有价值的古建筑传至千年万世,让历史的乡愁穿越古今,成为串连起民族一脉相承的引力线。(评论员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