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有人却能坚守“初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技术中,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什么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放眼当下,真正创造时代传奇的企业家,身上也都有鲜明的工匠精神的烙印。
为了进一步塑造锦江工匠精神、提升锦江产业品牌,由区总工会、区商务局联合开展的2017年“濯锦工匠”评选活动现已圆满落下帷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手艺人,他们甘于寂寞、坚韧不拔,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步履未停,从本期开始,《成都锦江》将开设专栏对这些优秀的民间工匠进行系列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和生活。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早已誉满天下。2006年,蜀绣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一针针,一线线,千万条彩线轻盈穿梭,绣出了成都蜀绣独有的文化和绚丽。
随着时间的流逝,蜀绣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但作为一门传统技艺,蜀绣正在一点点复苏起来。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执着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人,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担起了传统技艺传承发扬的重担,“绣娘”胥一兰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90后的她,已经拿起绣花针在一方绣布上游走了7年之久,作为一个四川姑娘,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蜀绣的技艺和辉煌。
艰苦学习
用娴熟技艺展现蜀绣精髓
2010年,胥一兰和其他五位同学一起成为四川省第一批蜀绣专业的学生,师从于蜀绣中国非遗传承人郝淑萍。那时,蜀绣对于胥一兰而言是一件十分陌生的事,在家都很少穿针引线的她第一次拿起了细细的绣花针。“这就是缘分吧”,胥一兰告诉笔者,“我的家乡在绵阳盐亭,是嫘祖故里,我们家乡盛产桑蚕丝,我的曾祖父就是做丝织业的,而我也刚好遗传了父亲心灵手巧的基因,老师说我拿起针线还有模有样的。”就这样,胥一兰和蜀绣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学习蜀绣其实特别辛苦,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这是个必须要一整天都坐在那里进行绣制的细致活。”胥一兰刚接触蜀绣时,仅仅是基础活儿就学了一年多,基础技能学完之后,她又开始学习蜀绣艺术品的制作,此时才算是正式接触到蜀绣的精髓,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胥一兰真正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我本身性格就偏向于安静,适合于蜀绣,对蜀绣艺术品的学习,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蜀绣的价值所在。”从那时开始,胥一兰便一心扑在了刺绣上。经过无数个点灯熬夜的细心制作和废寝忘食的研究后,胥一兰的刺绣水平从一名初学者很快成为了班里数一数二的佼佼者,大学毕业,她已经能用几十种不同的针法将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等活灵活现地表现在绸缎上。
积极思考
做蜀绣的传承人、守护者
大学毕业后,因为行业不被看好,胥一兰曾一度放弃蜀绣,选择了与本专业并不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我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游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刺绣,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胥一兰坦言,虽然自己正从事着一份看上去很“正常”的工作,但离开刺绣,生活里少了很多乐趣。在经过一番激烈的细想斗争后,胥一兰放弃了当时的工作,并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蜀绣教师,将蜀绣技艺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一直以来,一件精致、华美的蜀绣作品往往都因价格太高很难被普通市民接受,如何让蜀绣与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融合,胥一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胥一兰认为,蜀绣的传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蜀绣的历史底蕴深厚,以芙蓉、鲤鱼、熊猫等图案为经典,这些蜀绣经典必须好好传承;蜀绣要发展,就要走进大众生活,开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蜀绣产品,这样蜀绣才有市场,从而促进蜀绣更好地传承下去。
现在,胥一兰经常带着学生参加各种蜀绣比赛,也经常来到我区盐市口街道创客中心教这里的居民进行蜀绣绣制,在蜀绣这条道路上,胥一兰将一直坚定而长久地走下去。
(王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