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先进工作典型 践行无私奉献信念 “锦江好工人”人物专访系列报道之一

发表时间:2016-12-08 13:22 来源:锦江区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锦江区文明办


   4月26日,由区总工会、区精神文明办主办的锦江区“五一”系列纪念活动之首届“大家一起赞锦江好工人”评选活动隆重举行。首届“锦江好工人”评选活动面向我区范围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会,经过层层推荐,最终产生了十名“锦江好工人”。他们是先进工作者的好典型,他们为城市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点赞。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这十位“锦江好工人”进行专访,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和故事。

 

为设备正常运行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访“锦江好工人”获得者、维修工人付贵成


图为付贵成工作情景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甘于付出、无私奉献,是我们工人应有的品格。”这是付贵成经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维修人员,他在几十年工作生涯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身蓝色的工作服上早已油迹斑斑,戴在手上的手套也已经分辨不出最初的颜色,在简陋而凌乱的维修室里,付贵成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憨厚、朴实的他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休息间隙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研究、维修,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不仅让他很快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也极大的降低了单位的维修费用和购置成本,得到了大家的敬佩和尊重。


   同时,作为一名年轻时对越参战老兵,在退伍转业后,付贵成心里仍装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装着艰苦卓绝的军人精神和炙热、深厚的祖国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付贵成带头向灾区捐赠钱款和衣物。当全国总工会组织劳模技术服务队到灾区开展援助工作时,他还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服务队,奔赴灾区开展抢险,为抗震救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用自身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访“锦江好工人”获得者、成都市鑫泰阳园艺公司总经理刘音


图为刘音授课情景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成长为拥有一家千余万资产,集鲜切花批发、花卉资材生产、农家乐经营、花艺培训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鑫泰阳”公司,刘音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创业致富之路。
 

    1993年,刘音开始卖花生涯,她一边观察市场经营情况,一边利用休息时间抓紧学习插花技巧,从最初的经营低档花卉发展到众多高档花卉,批发场地也由最初一尺见方扩大到现在的近千平米,从室外露天搬到了规范的室内交易市场,成为花卉市场几百户经营者中的佼佼者。2005年在区委组织部的鼓励和支持下,刘音注册了“成都市鑫泰阳园艺有限公司”,实现了花卉经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是刘音不懈的追求。在比较成功地经营鲜切花批发后,她并没有长期沉浸在喜悦中故步自封,而是通过创新经营方式,开办插花艺术培训班等帮助有创业梦想的人自主创业。为了带动周围有一技之长的村民致富,也让无一技之长的村民实现就业。通过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她紧紧抓住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在我区召开的契机,开办了集赏、吃、玩、游于一体的太阳花卉休闲农家乐,优先使用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并办起了鲜花种植基地和柳编花篮厂,为当地农民提供130余个工作岗位,收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

 

用实际行动树牢 安全施工这根弦
——访“锦江好工人”获得者、建筑师袁铿

 

   2011年,大学毕业后,袁铿进入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担任建研院西南分院建筑师。并于同年进驻由香港太古集团和北京远洋地产合资建设的“睿东中心”项目组,该项目是我区CBD商务片区打造的核心高端力作。作为该项目负责联系沟通的人员,袁铿所有工作必须通过函件及邮件方式进行书面沟通,不仅需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还要克服业主的多方要求。期间,他还结合成都本地设计经验,对户商业布置、地下车库布置、办公核心筒等方面给予了合理的建议,协助业主与外方设计单位确定地下室商业的最优方案,并前后多次进行了三层地下室与四层地下室的方案比较,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

 

   作为一名建筑师,袁铿始终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施工进度为主轴、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方法,竭尽全力调配好施工现场的人、材、机,使之发挥最大效能,在他参与的各种项目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积极去奉献自己的热情,服务他人也是就是服务自己,只有为社会多做贡献,才是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袁铿这样告诉笔者,他始终坚信这一点,并努力地践行着。

 

把社区事当自家事
——访“锦江好工人”获得者、水井坊社区书记王怡

 

   3年前,王怡从水井坊街道下派至水井坊社区出任社区党委书记,刚到社区时,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而陌生的。他知道,仅凭手头的文字资料,很难全面、真实地了解社区的情况,“自己心中必须要有一本帐”。于是,每天早上7点半,他便准时来到社区,并一干就到深夜。
 

   在他的日历里,从来就没有星期天。每天到居民院落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和社区居民拉拉家常早已成为了王怡的工作习惯。不知不觉中,王怡记录社情民意的小本子已经用了十多本,他和区居民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期间,他还带领社区两委,熬更守夜,制定出了详实的社区台账和困难群众帮扶计划,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

 

  “把居民当亲人,把社区的事当家里的事。搭把手,不让一户群众孤单”,为了切实解决好辖区82户困难群众以及32件院落民生问题,结合机关“双报到”工作,王怡还大力推进了社区“照亮回家的路”、“党员义工‘580’(我帮您)”、“搭把手不孤单”等党组织服务项目,不但帮助社区困群众改善了生活状况,也让社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