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乡的宣传车
副乡长和村支书正在录音喊话
挂出的“土味宣传”
“标语横幅宣传有多硬核,生命重视就有多深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全国各大城市严阵以待抗疫防疫之时,散落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乡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战疫”。一时之间,防疫横幅标语满村高挂,大喇叭“土味宣传”响亮在山野村庄。相比城市防疫横幅标语的严谨规范,乡村防疫横幅标语则显得更“接地气”,不仅乡音土味十足,而且非常通俗直接,比如“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让网友直呼“硬核”!它们在被广大网友和群众热议的同时,也以这种直奔主题的方式,守护着一方土地和万千村民。
动员
16条横幅拉起来 覆盖了大寨乡全乡
“一开始,最主要是让村民晓得事情的严重性,乡镇工作人员有限,横幅和喇叭,是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最好的武器”
一条十公里的狭窄乡道,串联着三个村庄,家家关门闭户,喇叭里的喊话声,随着一辆白色的汽车缓缓驶来,越来越响亮。开车的人用目光扫着街道,汽车顶着个红色的喇叭,喇叭里男子的声音激昂。
场镇上和田间桥头,随处可见红条横幅,内容如村民房子的墙一样直白:“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而在外围,向阳村肖家坳和富民村上岬路,两个卡口分别阻隔了相邻的箭竹苗族乡和桂花镇,但凡进出的人都须挨个测体温。
四川古蔺县大寨乡的样子,几乎是目前全川乡村防控疫情的一个缩影。大寨乡政府工作人员牟星说,在春节前夕的1月中旬,古蔺县就已下发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文件,大寨乡张贴出了公告,但和许多地方一样,一开始村民们都没重视,在外的人陆续返乡,场镇和村子都忙着过年。
大年初一,古蔺县叫停了所有公职人员的春节休假,要求最迟大年初二上午必须全员到位,牟星回忆,“大年初二上午11点县上开了会后,随即印发了文件,要求各乡镇广泛发动群众,首要的工作就是让群众停止聚餐串门,叫停所有场镇赶集。接到指令,整个大寨乡,开始了全体动员。”
宣传车顶着喇叭跑上了街,到了大年初四上午,16条横幅在大寨乡各个角落拉了出来,覆盖全乡一个社区三个村落。“拜年就是传毒,串门就是害人”、“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一条条标语通俗简洁,直奔主题。与此同时,设卡测体温、监测武汉回乡人员等工作也全部展开。
牟星说:“一开始,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让村民晓得事情的严重性,乡镇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横幅和喇叭,是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最好的武器。”随着全国各地总动员,各地乡村宣传横幅开始涌现。大年初五,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发文称,“看看这几条标语横幅,你就明白为什么要依靠人民群众了”。其中大寨乡的4条横幅标语,也通过网络传播走到了全国人民面前,不仅被网友频繁转发,甚至还被一些地方政府直接“借用”。
操刀
虽时间短情况紧急 但标语仍有很多讲究
“这些标语不是基层防疫人员哗众取宠,而是在危急关头为了实现目的而不得不采用的群众的语言”
大寨乡的16条横幅标语,全部出自牟星之手。对在大寨乡做了一年多组宣统委员的牟星来说,设置横幅标语,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以前拉标语都比较规范,内容都是宣传好的政策,“基层的工作都是执行上一级的要求,通常县里面都会给我们一些工作方案和指南,其中就包括营造氛围一项,县上将文件传下来之后,我们根据文件中指定或者推荐的标语内容,自己选择。”
不过,此次抗疫防疫形式的严峻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牟星回忆,大年初三晚上,县上开了会,当时上面对宣传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提了“铺天盖地、不漏一人、方法不限、管用就行”的主旨,“标语这个东西,都会比较谨慎,万一有点什么错别字,或者表述不妥,都不利于宣传。但县上说了这个总体思路,就可以放手大胆地去做,最主要是要见效果,让村民理解到这个事确实非常紧迫了。”
大年初三晚上,牟星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敲出了16条标语,通过微信发送给了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很快就得到了“可以”的回复。第二天早上,16条横幅火速挂在了16个不同的点位。“编了10多分钟就全部写出来了,因为情况比较紧急,其他人都在一线,我搞宣传坐在办公室,特殊时期,领导也几乎完全交给了我自己来做。”牟星说。
尽管时间很短,但特殊时期的标语也有很多的讲究。牟星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想标语时,并没有刻意去想要分类别,只考虑第一要让村民了解到事情的紧迫性,第二是要让村民晓得要如何去做,首要目的是让群众不串门不聚餐。不过,农村群众很多无法理解事情为什么那么严重,也无法接受那些病毒传播的科学知识,因此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讲为什么要这样做,直接讲要怎样做,反而效果更好。
牟星说,这些标语不是基层防疫人员哗众取宠,而是在危急关头为了实现目的而不得不采用的群众的语言。
喊话
普通话改方言土话 由村支书亲自录音
“村民平时开院坝会、村民会时,都听过村支书的声音,由村支书亲自录,群众听到是村支书的声音,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事真的很严重了”
除了横幅标语,在大寨乡,另一个防疫宣传的有效武器,是顶着喇叭的小汽车。在抗疫防疫期间,大寨乡针对8000名村民的一段喇叭喊话,成为了整个古蔺县的样本,被各个乡镇复制使用。乡村横幅标语不能用太专业的科学术语,还要押韵,这样老百姓易读易懂,也容易记住。这几乎是所有乡村横幅标语共同的特点,而宣传文本最终通过喇叭喊出来,背后同样不简单。
其实在大年初二下午,大寨乡的宣传车就已经上路了,据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当时喇叭里宣读的文本,是县上提供的普通话版本的“告全县人民的一封信”。“大寨乡每个村都有一个车,车顶上配一个喇叭,插上U盘就开播。”然而,宣传车跑得累,场镇上还是能看到不少人聚在一起,效果不好。
经过商量,乡政府决定将普通话改成当地方言乡音,重新录一遍。乡上放假回来的大学生肖蔺,把这份“告全县人民的一封信”中的政策文本,整理成了一篇相对口语化的讲稿,然后提供了自己的录音设备,由大寨乡武装部长兼副乡长的罗永凡及3名村支书,分别用当地口音录一遍。牟星认为,“村民平时开院坝会、村民会时,都听过村支书的声音,由村支书亲自录,群众听到是村支书的声音,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事真的很严重了,要认真地听到底在讲些啥子。”
然而,罗永凡拿到整理后的文稿后,还是觉得“太文(太书面)了”,于是自己又用笔标注出要改的地方,再次“翻译”了一遍。“为了保持声音的爆发力,录到中途我有点喘气,还休息了一下。”罗永凡说,“这种事情,必须强硬。”
记者对照两份文本发现,原文的“请”改成了“必须”,“禁止”改成了“一律不准”,“亲爱的各位村民”改成了“大寨乡的各位村民”……文风,也从委婉变得强硬,比如“不要出门”改成了“不准出门”,“请在家中自行隔离”改成了“不要在大马路上游几克游几来的(方言,即游去游来)”,“宴席延期”直接改成“不得行”。“要摈弃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只有这样才有效果,不是我们无情,是为了大家好。”罗永凡这样说道。
一线观察
无论形式还是内容 都是基层防疫的探索
对牟星来说,此次抗疫防疫中的横幅标语,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其实都属于基层面对疫情防控任务下移后的一项实践积累。
牟星说,通过横幅标语动员,可以形成社会共识,提高社会公众认可度。但一旦出现错误标语,就会损害政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最终会损害政府的形象。“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些标语不是很恰当。”于是,在横幅拉上一天之后,有些不恰当的横幅就撤了下来。
今年春节,这个总人口只有8000人的乡镇,也有从武汉回来的当地村民,大寨乡为所有武汉返乡隔离人员招募党员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帮这部分村民买菜买肉、倒垃圾等。大寨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些村民自行隔离,其实就是支持抗疫防疫工作,他们和我们一样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是我们的战友。其他村民看到后,也消除恐慌和偏见,也让武汉回来的村民更愿意配合工作。”
根据泸州市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月2日24时,泸州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例,涉及3个县区。其中,江阳区3例、龙马潭区2例、叙永县1例,大寨乡所属的古蔺县目前无确诊病例。(图/文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