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员敲门走访社区居民
姚琪在小区里做疫情防控调查和宣传
“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们没能陪您一起过,等疫情过去了,我们再给您补!”2月1日晚上8点过,忙碌了一天的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通慧社区网格员姚琪回到家,给89岁的婆婆道了声“生日快乐”。“生日每年都会有。你天天在外奔波,可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哦!”老太太疼惜地注视着满脸疲惫的儿媳。
摘下口罩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一旁的老公无意中看到,姚琪右手的指关节发红有些破皮了。“今天敲了100多扇门,回老家过年的居民回来了,现在的防控压力更大了,好在大家都很配合。”姚琪的手机步数统计显示,这一天她走了33116步。
大年三十到岗
疫情防控一线的战斗员
上午8∶30,姚琪坐着老公的车,从家来到社区办公室。只有在这疫情严重的时候,她才享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车窗外,平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姚琪的心里有些紧,暗下决心:“我们就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必须打赢这场战役。”
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清洁卫生。姚琪撸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拖地、消毒,特别仔细地把办公桌擦拭了好几次。社区有6名工作人员,除了一人回家生小孩,其余全部到岗,每天还有七八名志愿者前来支援。“社区作为防疫第一线,在入户调查的同时,还得做好自我防范。”姚琪一边忙,一边提醒大家。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进行至今,已经有两个‘主战场’。一个是白衣天使们奋战的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另一个,则可能是让大多数人‘无感’,却更为庞大、同样容不得掉以轻心的地方——基层,咱们的社区正是这样的战场。”做好清洁之后,姚琪开始分发口罩。
作为基层防控一线的重要一环,姚琪和“战友们”仅有的防护措施,就是一个口罩。前一天,社区的一家口腔诊所捐来了口罩和一些酒精,大伙儿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
作为城市中心社区,通慧社区有4个小区,4373户10932人。从大年三十中午接到紧急任务,姚琪就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他们已经连续战斗一周多。如今第一轮排查已实现全覆盖,姚琪和大家正在进行的是第二轮排查,主要是针对第一轮中不在家的居民,现在的工作十分关键。
筑牢小区防线
督促“双岗制” 劝导“不听话”的老人
一切准备妥当,上午9∶00,姚琪身穿红马甲,手持日志本,开始了又一天的敲门走访工作。来到辖区的澳龙名城门口,大门处的保安变成了“双岗”值守,一人把好入口关,外来人员都不放行,另外一人,手持体温枪,对进入小区的住户测体温。姚琪对记者说,“我们和辖区的4个小区物业共同决定,每个小区都只留一个人员和车辆进入通道,以便增加人手把好小区的进出关。”
记者看到,车辆入口处,进入车库的自动道闸关闭,改为人工启动,保安对车辆进行登记,对车内的人员测体温。当看到保安递过登记本,要让业主自己登记信息时,细心的姚琪一个箭步走上去制止道:“防控病毒,要保持安全距离,一支笔一个本子传来传去,万一形成交叉感染咋办,信息登记还是交由门卫来处理。”随后她又叮嘱用体温枪为业主测体温时,不要靠得太近,以免接触到业主的皮肤。
进入小区,偌大的院子看不到几个人,看来大家在家隔离的工作做得不错。但是姚琪还是不放心,她又在院子里巡查了一圈,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两位大爷在下象棋,旁边还有位大爷饶有兴致地观战。“刘大爷,这次的病毒可不是开玩笑的,厉害得很呢……”姚琪走上前去,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疫情当前,咱不添乱,坐在家里,才是贡献。”
几天前,这几位大爷在院子里打麻将,社区网格员把他们的麻将桌收了,没想到他们又偷偷跑下楼,下起了象棋。姚琪费了一番功夫,才把他们劝上楼去。同时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要重点关注老人们的行动,每天多到院子里走几趟。
敲门走访调查
采集信息还要进行心理疏导
“您好,我们是社区网格员,请问您最近到过湖北没有?家里有人出现发烧的情况吗?”劝说了几个“不听话”的老年人后,姚琪对照着手中的表格,对前几天走访中不在家的居民再次敲门调查。她习惯性地用右手敲门,猛然间发现手有些隐隐发痛,原来这几天敲门太多,右手的几个指关节都发红破皮了,再次叩击金属门后,还没恢复好的指关节再次破损,中指处甚至还渗出了几丝血痕。她提醒自己,下一次敲门改用左手。
敲开门后,有的居民戴着口罩,姚琪和其他网格员也不入户,大家都保持着安全距离,一一采集信息。之后,她还不忘记给居民温馨提示:尽量少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然后祝福他们新年快乐。一家一户地敲门,姚琪的嗓子有些沙哑了,一次又一次地掏出西瓜霜含片润润喉咙,才好继续进行下一家的调查走访。
一户户地走访,时间飞一般地流逝,很快就到了下午1∶00。姚琪回到社区办公室,匆匆吃了已经变冷的盒饭,20多分钟后,又接着走访。其间她还接到好几位居民发来的微信、打来的电话。有个刚从外地回家的居民打来电话称,他虽然没有经过武汉,之前坐的列车上,发现了一名确诊新型肺炎患者,打来电话的居民有些慌乱。电话里,姚琪安慰他,不要紧张,安心在家隔离,社区专门组建了居家隔离队,需要采购物品什么的,来个电话、发个微信,大家负责买好送到家。
除了调查走访,安抚社区居民群众,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也成了姚琪这几天的重要工作。好多社区居民都成了她的微信好友,而她的微信群也陡然增长到34个,除了一个是她和丈夫、女儿的家庭群,其他的同学群、朋友群这些群全部都退出了。
“信息太多,怕忙不过来,把重要的遗漏了。”姚琪说,为了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她不但加入了辖区4个小区的业主群、物管工作群,还加入到每一栋楼、每一个单元的业主群里,这样哪里有什么情况,她就能第一时间掌握。
记者手记
“逆行”的网格员
用脚步丈量社区,奔波在一栋栋楼宇间,今年53岁的姚琪,仅仅是我市广大基层网格员中的一员,他们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地毯式调查、网格化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毫无疑问,基层村居社区,已是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中共中央印发的专门文件里中提出:要广泛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建立健全区县、街镇、城乡社区等防护网络,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加强联防联控,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这些话语转换到现实,是每一个人近乎没日没夜地付出。
当宅在家中才是最安全的当下,网格员们走街串巷,等于把自己暴露在潜在的风险里。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逆行者”,何况他们身上的防护装备并不宽裕。他们的坚守,也让更多的人勇敢加入,在姚琪所在的社区,一对四川大学的退休教授夫妇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退休教授夫妇中丈夫的专业是英语,配合社区给外籍居民做工作,妻子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她对居民的劝导更有说服力。
小网格,大能量,成都网格员们将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图/文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