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化垃圾”要一扫到底

发表时间:2020-01-13 15:3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2019年,“扫黄打非”战线重拳频出。全国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710万件,处置网络有害信息1113万条,取缔关闭网站8.4万个,查处各类案件1.1万起。(据新华社报道)

  看到这样的“扫黄打非”成绩单,我们不禁要为之拍手叫好。正是有了如“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这样的系列专项行动和整治,人民群众才得以在干净清爽的文化环境中呼吸、畅游。

  文化空间清朗与否,既关乎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养成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关乎国家的文化安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日益频繁,文化的多无多样性也日渐突显。这种多元和多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尽情享受各种优秀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但另一方面,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文化洪流中,也不乏“有害”物的渗透和残存,腐蚀人们的思想、歪曲人们的认知,使整个文化生态遭受污染。因此,精神要健康,必须清除一切文化垃圾。

  近年来,在国家始终保持的高压严打态势下,“扫黄打非”虽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一个专用词,但却早为社会大众所熟知。“扫黄打非”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越来越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领域的健康和安全,特别是当这种文化污染已经侵害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时候,“扫黄打非”更是成为人们的迫切所需。

  这种“需”不是一时的、一域的,而是一种长期的、全方位的需要,因此,“扫黄打非”也就不是一个阶段性工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发力。2019年是“扫黄打非”工作全面开展30周年,这些年的建设成果,我们有目共睹。但时代在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也在不断地涌现,“扫黄打非”不能满足于一时之利、一役之胜,还应时刻保持警惕,盯紧新的文化战场,扫清一切“黄”与“非”的污染源,让我们的孩子、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沐浴在温馨、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中。

  健康的文化才能孵化出健康的人格,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强大的自信。倡扬新风正气、维护文化安全,让“黄”“非”无处可逃,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精神食粮,才能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