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府文化上墙又上树 成都聋哑老人为社区穿上彩色“新衣”

发表时间:2019-12-26 15:3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华新街社区广都花园小区的一幅墙画

  12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在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华新街社区广都花园小区,周江建正埋头认真地在树上画着熊猫,寥寥几笔,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雏形便活跃在了树干上。

  这是广都花园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听社区居委会主任加洛古尔说要打造些成都元素,周江建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赶回社区。

  这已经是周江建在社区老旧院墙改造中,画的第五“幅”墙画。56岁的周江建,不到1岁就失去了听力,再也听不见热闹与喧哗,但他爱上了画画,拥有了整个彩色斑斓的世界。

周江建正在树干上创作墙画

周江建所创作的墙画

  听不见、说不出

  聋哑老人把“牛皮癣墙”画成五彩的世界

  走在华新中街,墙壁上一幅高2米、长15米的画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显得十分惹眼。这是今年10月,56岁的周江建一个人,花了整整1个月时间画完的。这面墙,在老旧院落墙体改造前,是一面贴满“牛皮癣”的墙壁。

  “我们本来说画一些天府新区的元素,但周老师有自己想法,说要画我们华阳的地标。”华新街社区党委书记邓著丽告诉记者,靠着自己网上寻找的照片,周江建把天府新区和华阳的麓湖、梦幻岛、艺展中心、南湖公园、华阳客运站等地标建筑元素,“杂糅”到整面墙上,

  虽然元素众多,但远近协调、颜色搭配看上去一点也不冲突,几个人物形象串联其中,展示了天府新区人民幸福生活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墙面上不能拆除的电箱,周江建把它“改装”成了形象的“窗户”。

  在一家幼儿园门口,同样有一面“牛皮癣”墙,被周江建画成了一幅“农耕文化图”,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想到现在的小娃娃都不懂什么叫农耕,所以周老师说,要画一幅农耕文化图。”这幅画,一画就是三天。

  而在另一个小区门口,周江建画的则是老华阳人的日常生活,喝茶、聊天、看报、晒太阳,这幅与众不同的3D画,人物生动得仿佛要跳出来,连过道走廊顶上,暂时不能修补的破损墙面,周江建都别出心裁地涂成了蓝天白云的样子。

  如果单纯只是看到了画,你可能想不到,这出自于一位不能说话、无法听到外界声音的年近六旬的聋哑老人之手。

周江建正在树干上创作墙画

周江建所创作的墙画

  不到1岁失去听力

  他画的鸟 连绒毛都分得清楚

  2017年,周江建家所在的成都市宏益家园小区开始进行老旧院落改造,原本的一面红砖围墙,刷成了干净的灰墙,小区面貌整洁一新,但围墙墙面却显得有些单调,周江建便自告奋勇,要在围墙上画上一组画。“因为宏益家园是化工厂家属院,绝大部分的工人、家属都来自凉山州。”邓著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周江建要画画,问他画什么,周江建想了想,沿着围墙画了好几组彝族男女生活生产的画面,生动得很。不仅如此,小区的文化休闲长廊,都摆放着周江建雕刻的木雕作品、半成品,还有他用捡回来的石头做的山水景观。

  周江建的父亲周子清说,出生于1963年的周江建是家中长子,不到1岁时,因为药物失去了听力和语言能力。夫妻俩抱着他跑遍了成都、上海,医生都摇着头说“医不好了”。1972年,周子清把儿子送进了成都的聋哑学校,也正是在聋哑学校,周江建接触、学习并且爱上了画画。

  “(周江建)1980年毕业,带着10多个同学,全国各地跑,去卖画挣钱。”周子清说,1981年家里想办法,把周江建安置进宏益化工(原凉山氮肥厂)成了一名车间工人,工作之余,周江建“发挥特长”,厂里大大小小的宣传横幅、标语,甚至大门口的厂名,也是他写的。

周江建的“画室”

  “就是学习刻苦,一辈子勤学苦练的。”周江建的母亲岑明淑反复强调了好几遍,在大儿子的房间里堆满了他的木雕、画,“他很认真,画的鸟连绒毛都一根一根看得见。”

  在今年85岁的岑明淑看来,大儿子虽然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但很好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如今丈夫周子清也已88岁高龄了,周江建每天在家,除了画画、雕刻,还要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心善,看到院子里谁提东西拿不动了,他都要去帮忙。”

  “退休”后,周江建有了大把时间,除了照顾家人,他把时间用在了画画、雕刻上,用在了热心社区的公益上,有人看到周江建画得好,想出钱让他画,但常常被拒绝。两年前,周江建兼职成为天府新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绘画老师。

  小区里,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杂物间一角,成了周江建的“画室”,一张木板搭成桌子,插线板接了一盏灯。没事的时候,周江建就在这里,默默地画着、刻着。墙角还有一条木雕龙,虽然没有上色,但已经能看到翘起的龙须、浑圆的龙眼,仿佛涂上颜色,鳞甲就能活过来。(图/文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