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成都:三月初三临水踏歌 这个上巳节“中国风”很浓

发表时间:2019-04-09 11:3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花草拓染,通过拓印保留花草隐约痕迹制作的花笺。

上巳节习俗之兰汤祓禊,是用兰草沾水点头身的一种仪式,意为去灾祝福之意。

  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今年上巳节恰好在清明小长假期间,两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叠加,让蓉城的街头巷尾、城镇乡村处处充满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锦里、幸福公社等多处景点,市民们以汉服表演、传统民俗、传统工艺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度过“中国风”浓郁的传统节日。

  汉服秀别出心裁 多角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恰好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三天,在大邑县青霞镇幸福公社古色古香的小戏台上,汉服爱好者们不仅上演汉服秀,还表演了古文诵读、葫芦丝、古筝、琵琶独奏、古典舞蹈等精彩的节目,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上巳节当天,在锦里,一场别出心裁的汉服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一群女孩身着深色束腰短襟盘坐水边,英姿飒爽地敲击起欢快的鼓点,一群身披轻纱的美女临水踏歌,闻节起舞,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是在今时还是穿越回到了古代。

  锦里当天还举办了花草拓染、配香草、沐兰香等活动。汉服爱好者们将鲜花放置在两层宣纸之间,用特制小木槌轻轻敲打,花草的香味、纹理和色彩就留在纸页上,成为一页花笺。古时候,人们在上巳节这天去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兰亭集序》所谓“修禊事也”,即是通过自洁而去灾病的传统习俗。

成都锦里上演汉服浓郁中国风。

  上巳节穿汉服出游 传统文化备受年轻人热爱

  上巳节这天,成都街头巷尾时常会见到身着汉服的市民出游。汉服爱好者梁倩红在三天假期里,穿着汉服在大型商城演示中华传统礼仪,吸引了很多观众。为什么会在上巳节穿汉服?梁倩红说,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穿上传统汉服再合适不过了。

  出生于1975年的梁倩红,是一家汉服社的社长,她告诉记者,她所加入的汉服爱好者qq群约有成员3000人,其中大部分是成都人,像她这样年龄段的人不多,80%都是学生,而且年龄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成都年轻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真令人欣喜。”梁倩红说。

  在成都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上街。出生于1982年的刘女士今年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她说从小就喜欢看古装剧、古风小说,很早就希望拥有一套汉服。对于汉服的款式,刘女士说,只要好看,自己喜欢就行。梁倩红则认为,汉服是民族服装,她总是提醒大家不要穿演出服,要穿系带、右衽的正规汉服。

制作花草香囊,期望亲友家人身体康健。

  重视文化地标 古时已有成都望江楼雅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了东晋时期上巳节的一场文人雅集。民俗专家谭继和告诉记者,古时成都也有上巳节文人雅集习俗,尤以清代为盛。

  谭继和先生介绍,上巳节习俗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部落祭祀。大禹治水的时候,每天都要在水边沐浴洁身,祭祀神明。在西周,上巳节正式成为国家的节日。

  谭继和说,每年上巳日这一天,正是春光明媚、风清气正,万物生长之时,人们在这一天在水边祭祀祈福。古代上巳节有三种祭祀方式,第一种为文人雅集,在上巳节这一天,聚会念诗,《兰亭集序》就是在这样的聚会后写的;第二种为乡村社戏,也是在水边,先祭祀,再演戏;第三种,家族祭祀神明。

  谭继和先生介绍,在古代成都,上巳节有一特别的风俗,就是在望江楼雅集,纪念女诗人薛涛。薛涛用木芙蓉的汁水制成薛涛笺,薛涛笺是桃红色,传说只有三月三日上巳节这天,薛涛井水抄出的笺纸是桃红色。明代第一代蜀王朱椿,在上巳节这一天到薛涛井祭祀并制笺。明末清初薛涛井旁的吟诗楼被毁,清代建望江楼,祭祀薛涛井渐渐演变为上巳节望江楼文人雅集的习俗。

  谭继和先生说,蜀女自古多才,在成都,有人日到草堂纪念杜甫的风俗,也有上巳日到望江楼纪念薛涛的风俗,说明古时成都人男女平等的观念,也表明成都人尊崇文化,很重视文化地标。(文/成都日报  图/微信公众号“成都锦里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