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陈欣兰在振兴川剧团学习川剧两年多了。图为陈欣兰练功。
振兴川剧团演出剧目预告牌
每天下午两点,在成都郫都区老西街的振兴川剧团都会有川剧表演。老戏迷都会早早的到来,等待剧团节目的上演。遇上周末,还有不少人带着小孩来看戏。从2011年易超文成立振兴川剧团开始,这里便成为了郫都区乃至成都周边地区的戏迷们听戏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易超文重点抓了一件事——免费招收学徒,传承川剧。他说,前前后后,已经有几百名小孩来到他的川剧团学习川剧。“川剧要从娃娃抓起,需要融入新鲜血液,传承下去。”
易超文和他的川剧团
割舍不下川剧梦
年过半百依然坚守
“今天演啥子哦?”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不时有老戏迷上门询问演出的剧目。有的老戏迷还会走到振兴川剧团的院子里与易超文聊上几句。“他们都是这儿的老观众了,跟我一样都痴迷川剧。”易超文说。
今年57岁的易超文,出生于川剧世家,20岁多时,他就成为了令人瞩目的“角儿”,可以连翻几十个跟头,花枪、大刀、喷火、变脸,样样拿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川剧逐渐走向低谷,易超文所在的郫县老川剧团也因为亏损严重而倒闭。为了生存,易超文放下自己喜爱的川剧事业,做生意、开出租、饭店洗碗,几乎什么都干过。
“从小就与川剧结缘,可以说川戏已经渗透到我的骨子里,放不下了。”2012年,易超文四处奔走,筹钱,找人。最终,在郫都区的老西街重建了振兴川剧团。“最恼火的时候,还把房子卖了,家里人开始也是极力反对,妻子孩子有段时间都不理我。”
易超文没有放弃。经过多年坚持,剧团成员已经有30人左右,大多是易超文的师兄弟、师姐妹。如今,振兴川剧团每天下午两点,都有演出安排,而且每天演出的剧目几乎也不重样。
平时的一些演出收入和政府补助维持着剧团运行。“虽然还是入不敷出,但是生存压力比以前还是小了不少。”
创新川剧剧本吸引孩子关注
免费开设培训班传承川剧
振兴剧团2011年刚创办时,几乎场场爆满,观众多的时候有近两百余人。但后来,上座率经常只有几十人,少的时候只有十多二十人。“来看戏的大多还是五十多岁的中老年人,年轻人根本就不喜欢。”谈起川剧的发展,易超文显得有些无奈。“有一次,一位观众的孩子好奇地问鸡蛋和旦角有什么关系,这让我突然觉得,培养川剧传承人意义刻不容缓。”
在2013年左右,易超文开始了他的免费培养川剧传承人之路。凡是愿意到他那里学习川剧的孩子,他都带着川剧团的老师免费教学。为了方便孩子上课,他还单独划分出练习室。平时周末教学,在寒暑假,他几乎每天都会给孩子上课。他还为离家较远的孩子们免费提供午餐。“现在喜欢川剧的人越来越少,你若是收费就更没得人来学了,还谈啥子传承。”
“最多的时候有两百来名学生跟着我学,如今坚持学习的娃娃还有十多个。”易超文的免费培训班不限年龄,从最小的几岁到最大的三十几岁都有。“传承川剧,首先要让年轻的孩子喜欢上川剧。”易超文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他改编童话故事,改编现代戏,为的就是要让年轻人喜欢。“现在的娃娃有事没事就拿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玩,有这些时间,何不让他们多接触些老祖宗留下的精髓东西呢?”如今,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他的努力下,已经让川剧走进校园,在一些学校还开始了川剧课。“现在有不少家长都会带着娃娃来看我们的表演。”
为川剧输送新鲜血液
赢得家长孩子赞誉
“每周末我们都会去学川剧。”今年11岁的陈欣兰小朋友跟着易超文学习川剧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从一开始对川剧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上台表演,让陈欣兰深深地喜爱上了川剧。“我为能够表演川剧感到自豪。”
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校和社区举办的一些活动上为大家带来川剧的表演,陈欣兰的妈妈感到很欣慰,“以前,陈欣兰的性格比内向,自从跟着易团长他们学习川剧后,我们觉得她各方面的进步非常大。”陈欣兰的妈妈告诉记者,家里人对传统艺术比较感兴趣,觉得川剧是一门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不应该就这样没落了,所以,她便带着陈欣兰来到了易超文的川剧团学习。“我们还是希望她继续练下去。”
“我们本来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去接触下川剧,培养点高尚情操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一去,孩子就喜欢上了川剧。”今年12岁的江梓涵已经在易超文的川剧团学习了5年时间,川剧的服饰、川剧的故事让江梓涵喜爱不已。江梓涵的妈妈告诉记者,川剧让孩子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从一开始仅仅喜欢演员的装束,到对川剧内容的喜爱,真实的能感受到那种文化魅力从孩子身上散发出来。”
“看着他对川剧的坚守,真的是挺不容易。”在江梓涵的妈妈看来,易超文对川剧的付出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对川剧真正的热爱。“在教授孩子课程的时候,他非常的认真,也对孩子非常负责。我们都挺尊重和感谢他。”(图文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