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雪山清波 映照公园城市大美形态

发表时间:2018-09-16 21:2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桂溪中央公园像一大块翡翠一样铺展在城市中

  2018年夏天,是一群在成都遥望雪山的人的狂欢。“遥望百公里外四姑娘山幺妹峰”“和贡嘎相会”“九眼桥遥望幺妹”……他们端着相机,捕捉着雪山在成都天边的每一次惊艳亮相。这些自称“追峰人”的“摄友”,也成为这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向好最幸福的见证者。

  从“偶尔”到“经常”,如今雪山之于成都已从“稀客”变成了“常客”——2016年,贡嘎山真容显现,让成都人在都市看到贡嘎山成为实锤;2017年,贡嘎山出现两次;2018年6月8日—6月14日,成都人连续7天看到幺妹峰的“身姿”……一幅幅展示成都与雪山同框的摄影作品,让更多的人领略这座全球罕见能够看到7000米以上级雪山特大城市的壮丽。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坐城观山”,不仅是成都追求环境民生的独特注脚,更是这座城市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加快推动绿色生态价值转化,努力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进入新时代,书写新答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着眼于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重塑城市新价值,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加快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我去四川调研时,看到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很好,要取得这样的成效是需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如是说。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40年间,象征生命的绿色正逐渐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推窗见田,开门见绿,仰望蓝天,俯掬清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成都将在其中描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锦江治污为引

  描绘“水润天府”画卷

  蓝天白云是城市发展最美的背景,而清流蜿蜒则将活力传递到所流之向,将生命延伸到所经之域。

  傍晚,市民郭广兴与妻子梁沁携手沿着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开始了一天中最惬意最放松的散步时光,“通过黑臭水体治理,我们彻底‘告别’了家门口的臭水沟。”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的治理成效,是成都近年治水的一个缩影。

  从水质欠佳、气味刺鼻的黑臭水沟,到水活河畅、水净岸绿的优美城市景观;从成都小学生写信发出整治府南河的第一声呼唤,到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从全市众志成城持之以恒整治,到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捧得1998年度联合国人居奖;从曾经成都市民家喻户晓的府南河,到改名为现在名扬天下的锦江……在40年的治水路上,成都奋力前行。

  时间从不辜负砥砺前行的实干者。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说:“我了解到,2016年我在重庆座谈会上提到的府河成都段是天府新区的重要生态廊道,为了治理严重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计划在今年5月底前实现干流和重要支流无污水下河,最终彻底解决河段严重污染问题。府河黄龙溪国控断面2015-2016年总体水质为劣5类,2017年总体水质为5类,今年前两个月均为4类,整体趋势是不断好转的。所以说,做好顶层设计后,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

  做好顶层设计、筑牢生态本底、把握时序要求、优化水网格局……一直以来,成都将水生态治理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描绘“水润天府”胜景的水生态画卷中,成都以锦江水生态治理为引擎,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治水新路子。

  按照规划,成都锦江水生态治理分“两步走”:2018年5月底前,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补水工程,实现无污水下河。到2020年,锦江堤防整治、闸坝改造、生态修复、景观提升、视频监控及锦江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锦江绿道建设同步完成,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初步呈现。

  那么,目前进展如何?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31日,成都全面完成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截污、清淤等工作,基本实现无污水下河的目标。同时,5月下旬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黄龙溪断面和二江寺断面水质达IV类,岳店子断面水质达Ⅲ类,岷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着墨城市形态

  “世界最长绿道系统”演绎新《蜀川胜概图》

  如果说“坐城观山”是“追峰人”的生态福利,那么,规划建设16930公里、覆盖全域的“世界最长绿道系统”天府绿道,则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可以用‘华丽转身,惊人蝶变’八个字来形容。”这是林农在受邀参观了锦江绿道样板段后说的。1992年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1995年林农作为总设计师参与到府南河沿岸绿化带修建工作;2017年9月天府绿道项目正式动工,林农作为顾问专家参与锦江绿道的方案评审;2017年12月天府绿道锦江绿道段开工建设;2018年5月20日,锦江绿道样板段正式与市民见面……“23年前,我所设想的府南河绿化带就是要成为一个‘锦江环城公园’,却因为资金不足、条件不足等多种原因而未能成形。如今,锦江绿道的实施,正一步步让这一设想变为现实。”林农感慨地说。

  “锦江绿道的建设与以前的绿道相比是一个新的提升。在绿量不减、大树不移、基本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做到了景观的大量提升,让整个绿道更具可参与性、可进入性。”林农不住地“点赞”新建成的锦江绿道样板段。“成都正在向着公园城市这一目标努力,随着天府绿道的建成,我们可以想象成都市的绿化建设还会进一步地提高,还会达到更高的水平。”他充满希望地说道。

  锦江绿道仅仅是全市绿道系统中的一条。2017年5月,成都启动天府绿道规划建设。作为“世界最长绿道”的天府绿道,不仅将建成连片的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还将城市的河流、公园、社区、文化中心等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生命力蓬勃的城市绿色大网络。

  从启动至今,成都已建成天府绿道1327公里。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蜀川胜概图》所描绘的蜀江两岸山川名胜、厅堂楼馆……美不胜收的画中胜景,正在以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共同组成的1.69万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中逐渐呈现,次第铺展。

  与此同时,川西林盘保护工程也正在我市广大农村加快实施。茂密的竹林掩映中、青郁的稻田旁,精致的川西林盘,讲述着千百年来的传承故事——这正是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的芳容。通过川西林盘保护工程改造,青杠树村全面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农耕文明的智慧和蜀风雅韵的情怀在此水乳交融……作为加快建设公园城市“三大工程”之一的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正展现着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大美形态。到2022年底前,全市将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打造100个精品林盘,形成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聚落。

  落笔城市格局

  “城市绿心”让人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任的成都,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其中重要一环。

  这些天,郭米蓉正在为自己即将开业的民宿跑前忙后。这家位于龙泉山脚下的特色民宿,环境、位置极佳。“借助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契机,我也想做一些新的探索。”郭大姐很激动,“核心就是做有格调、有趣味、有情怀的生态度假休闲业态,真正让都市人也能在此享受山水田园生活。”

  给“郭大姐”们带来机遇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后面积将达1275平方公里,未来,这个“超级公园”还将成为两翼共享的国际化城市会客厅。

  作为成都的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走过了一段恢复和建设的漫长历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副主任骆丹便是亲历者和见证者,他回忆,2000年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龙泉山的保护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为了更好保护龙泉山生态植被,2008年,我市启动了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而后,着眼于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提升,2015年又启动了龙泉山生态提升工程。

  着眼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夯实空间基础,今年,成都提出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中央绿心,推动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转型。由此,作为“一心”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也成为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这张绿色“名片”,大熊猫毋庸置疑也是成都最有名气的代言人。1987年,成都市北郊斧头山上,一个全新的单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宣告成立。这个当时全国首个大熊猫繁育基地掀开了成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崭新一页。

  风雨兼程31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抢救6只病饿熊猫起步,如今已繁育出数量达184只的全球最大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不仅解决了大熊猫“多生、优生、少死”的关键问题,更推动建成了大熊猫可自我维持圈养种群,实现了大熊猫迁地保护目标。此后,细管冻精人工授精、DNA指纹探针、大熊猫细胞库的建立等多项科研成果,让大熊猫基地收获了多项殊荣。

  大熊猫,对成都而言,从最初单纯的科研意义与生态标杆变成成都对外展示的“盖面菜”,也因此扩大了成都对外交往的“朋友圈”。亚运会诞生的“娅娅”;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命名的“科比”;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晶晶”,它们都出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聚焦铁腕治霾

  创造更多“望得见山”的蓝天幸福

  “追峰人”不仅有着满腔热血,更有常年积累的拍摄雪山专业知识,雪山在什么方位、海拔大约多少,他们了然于心。尽管今年城市与雪山同框照颇丰,但他们都希望,下一次,能与雪山对话的机会多一些,时间能再久一点。

  “追峰人”,也是“在成都遥望雪山”群的联合创建者之一的丘寒,2010年起至今便一直在成都持续不断拍摄雪山。“在城里能拍到贡嘎山,太难得了!”前些年,在成都市区偶尔也能拍到雪山,但以西岭雪山、四姑娘山幺妹峰居多。想要拍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需要往邛崃、雅安方向走,而且运气好才能拍到。

  而这两年,他们的“运气”越来越好,经常不用出城就能拍到雪山,还不时能“邂逅”贡嘎山。去年世界环境日,丘寒拍摄的贡嘎及群山长卷就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

  为什么近两年在成都看到雪山的机会多了起来?丘寒说,这和成都加强污染防治,市民环保意识增强关系密切。

  铁腕治霾、“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成都在2017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蓝天答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5天,比2013年增加了103天,为5年来最好水平。

  究其缘由,近年来,成都在总结吸收以往经验和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铁腕治霾和“650”工程,深入开展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重点围绕源头治理、分类治理和协作治理,大力地促进成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往。千年前,在成都,杜甫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温庭筠书写“蜀山攒黛留晴雪”……时光荏苒,故人不再,蜀山雪景却越来越多地与成都相伴。

  如果城市发展需要一种颜色,那么在新时代下的中国,它一定是绿色。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方湛蓝的天空、一条明澈的河流、一处清新的绿景,这是当代人的生态福祉,也将成为后世的绿色根基。

  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都将以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