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改善民生 巴蜀儿女沐浴春风温暖前行

发表时间:2018-02-28 22:43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

——我省兴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六)

  春回大地,暖意洋洋。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政策,炉霍县36户贫困户住进了比崩科木房更加温暖的新房。村民泽拥吉说,以后上卫生院就医、孩子上学都变得方便许多。此前,她与家人住在距离乡政府70多公里的地方。

  有人住进了新房,有人找到了称心的工作。2月26日一早,南充市顺庆区五里店新城还房小区,50多岁的袁正国换上保安服开始上班。袁正国是南充清泉坝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不但住进了新房,还得到了免费的职业培训,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块钱呢。”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四川视察指导。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牢记总书记嘱托,巴蜀儿女沐浴春风温暖前行,全川人民为过上更加“安逸”的生活疾步奋进!

  民生为本 聚力前行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月25日召开的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成都市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以《政府工作报告》附件的形式同步公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成都市市长罗强表示:成都将以造福全体市民为最大政绩,集中抓好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巴蜀儿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要指示,南充将继续确保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坚持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长期在秦巴连片贫困地区工作的民政工作者,广元市民政局局长安永平注意到,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了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让他感觉“很带劲”。

  春节大假后一上班,巴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本勇就赶到恩阳区兴隆场镇插旗村,查看当地两条新修产业路之间的一段“断头路”,研究解决方案。“总书记春节前夕不辞辛劳来到我们四川视察,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公职人员,我们必须心中装着群众,把基层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

  “人民”的分量,始终沉甸甸。省委明确提出,发展的过程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四川,有一个原则一直被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老百姓办实事只增不减。“我省近4年财政支出中用于保民生的比例一直维持在65%。尽管占比没变,但由于财政支出总量增加,保民生支出总规模也在同步扩大。”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依然是财政预算中的重中之重,相应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卫生、社保、教育等民生工程。同时,今年我省各级财政预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65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12.8%,全力保障100万贫困人口脱贫。

  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

  注重民族地区、地震灾区等特殊、重点区域的民生改善

  2月25日,会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则招聘公告引发关注。与以往的招聘公告不一样,本次公开招聘的5个岗位为公益性,面向的群体是该县就业困难人员。会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王继军说,此次公益性岗位的设计,为的是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该县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

  对于四川而言,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民生,尤其需要注重民族地区、地震灾区等特殊区域、重点区域。

  具体向何处落子?总书记的讲话指引了方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引导群众树立劳动光荣、就业光荣的理念,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更充分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九寨沟县与会东县不谋而合。结合全县实际,九寨沟县印发《关于开发灾后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奔康的实施方案》,采取“因事设岗、以岗定员”,为符合岗位要求且具有劳动能力的灾后就业困难人员解难,实现就业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县人社局局长龙凤莲说,今年该局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认真抓好10种类型岗位指标分配细化,并建立就业台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业。

  精准发力,必须想百姓所想。甘孜州康定市发改局副局长邓曼琳介绍,今年康定市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将标准化建设12所村级幼儿园(幼教点),完善8所学校智慧教育设施设备。规划重建第二完全中学,有序扩大新都桥藏文中学办学规模,尽快解决农牧民子女就读高中难的问题,“对于藏区群众而言,教育是迫切需求。”

  在雅安,历经几年重建,当地百姓早已从“4·20”芦山地震的阴影中走出,生活也恢复甚至超越了震前水平。“温饱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雅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志强介绍说,今年雅安将加快“健康雅安”建设,构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市远程医疗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

  扩面提质 惠及更广

  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收好行李,整理完书包,备齐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2月26日,离开学还有5天,家住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踏水桥村的高一学生徐杨已开始做上学的准备。这次开学,徐杨的心情尤为轻松愉悦:本学期开始,他不用再交学费了。

  这得益于宜宾市最新的教育惠民政策:从今年春季开始,免除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学生的学费。目前宜宾全市共有28所普通公办高中学校,约有在校学生8.2万名。按照每学期学费460元、340元、280元三档计算,减免学费后,每年将减少学生家长在此项上的支出约4800万元。

  “这部分支出将根据情况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此外,为了保证学校的建设,财政还将额外支持百分之十的费用作为学校发展的经费。”市教育和体育局普通高中科副科长罗勇介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些要求是我们今年开展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介绍,今年我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面更广,将免除37万名非民族自治地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资助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职工子女上学2.5万人,资助业余训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动员2000名。

  此外,我省还将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不少于1200名教师到“三区”支教,为推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民生实事还新增了支持深度贫困县寄宿制学校宿舍建设,要逐步达到与就学需求相适应的寄宿条件。

  德阳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何洋表示,今年德阳的民生工程覆盖面将更广,“德阳将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3%。”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介绍,今年省卫生计生委将对贫困人口开展1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为5000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1000名贫困家庭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让困难群众享受健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