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师附小慧源校区高年级学生在区法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庭审活动,学校邀请了学生、教师、家长、社区、法院、检察院、教育局的代表人员共同参与。学生们担任审判长、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和法警等角色,通过真实再现,模拟审判了一起未成年人寻衅滋事案件,给师生们上了一堂鲜活的法治教育课。在我区,各所学校一直坚持把“法律进学校”工作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环境营造、课程开发、资源联动等方式,着力于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初步建立,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学生积极带动家长及社区居民,关注和参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践行。据了解,我区已在8所学校设立了“心雨梦工厂”工作点位,并在42所公办学校进行了推广,同时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积极培育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模拟法庭
让孩子感受法律公正庄严
据了解,成师附小慧源校区模拟法庭经过了开庭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法庭质证阶段、法庭辩论阶段和法庭宣判阶段。学校精心选择了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以案说法,并组织学生参与旁听“法庭”的“案件审理”,共同分析犯罪的原因。在庄严肃穆的庭审现场,同学们完整地呈现了整个庭审过程,每个角色都认真投入,展示了庭审人员认真严谨、公正公平的工作态度,营造出了法庭严肃、庄重的氛围,让在场的旁听人员都真正融入到了整个审判过程中。展示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受益匪浅,并表示以后一定会更好地学法,要争做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模拟法庭”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活动载体,通过真实的案例,角色的模拟,走进法院审理,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庄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模拟法庭”也是学校积极联动社会资源共同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一个生动案例,学校充分挖掘律师、检察院、法院等法律工作战线上的家长资源,从选择案例、改写脚本、指导审判流程几方面,与学校老师一起参与,并通过社区资源联系锦江区人民法院提供场地支持,让孩子们能够用这种更生动的方式学习法律。目前,这个作品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将代表锦江区参加“成都市中小学生模拟法庭”的比赛,期待取得好的成绩。
今年1月,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慧源校区被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确立为成都市“法律进学校”示范点,并向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推荐为省级“法律七进”示范点。近几年来,成师附小慧源校区一直在探索“法律进校园”工作的活动路径,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打造了校园法治文化景观,自主研发了学校1-6年级的法治校本课程,并借助各种法治节日对学生展开教育,着力培育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学校被评为锦江区“法治教育基地”,成都市“法律进校园”工作示范学校。
法治三化
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质量
成师附小慧源校区浓厚的学法普法氛围只是我区“法治进校园”的一个缩影。在我区,各所学校一直坚持把“法律进学校”工作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环境营造、课程开发、资源联动等方式,着力于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初步建立,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学生积极带动家长及社区居民,关注和参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践行。据了解,我区已在8所学校设立了“心雨梦工厂”工作点位,并在42所公办学校进行了推广,同时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积极培育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推行“法治三化”,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提高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质量,是我区在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切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
一是法治教育生活化,培养法治习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四个阶段,选择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诚实、守规、自我保护等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养成法治化的行为习惯。3—6岁幼儿“润”法,在生活中学法; 6—9岁儿童“玩”法,在游戏中学法;9—14岁少年“识”法,在活动中学法; 14—18岁青年“悟”法,在实践中学法。二是法治教育融合化,内化法治理念。将法治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生德育活动、学校环境创设和师资建设相融合,树立人人都是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时时、处处皆融合法治教育,使学生的法治教育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各具特色。三是法治教育情景化,体验法治实践。将法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实践体验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岗位见习、事务实践、法治教育体验区等生动的法治情景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在情景中学法,在体验中学法,使学生将法治实践外化于行。
个性化订制法治课堂
传播法治理念
为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我区以孩子为中心,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础。注重趣味性,提高参与积极性。通过品德课堂、法治游戏、思想正能量、法治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避免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的传播变成机械式的课程填充,提升青少年参与性。注重差别化,提高教育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能接纳信息程度不同,身心特点也不同,制定不同的法治教育方案。如12岁以下的幼儿和儿童以自我保护法治教育为主,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以禁毒和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为主。注重个性化,提高帮扶精准性。针对涉罪违法的青少年以及个别缺乏法律道德意识的青少年给予特别关注,进行个案帮扶,率先在全省引入社会公益力量对其开展帮教、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工作,引导其重塑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以学校为龙头,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制定针对性强的法治教育课程。邀请青少年教育专家和心理学专家进入中小学调研考察,制定出适合于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如对小学生采取法治情景剧、法治小游戏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法治宣讲,对初高中学生采用模拟法庭、巡回法庭和法治互动课堂等模式进行法治教育。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依托重要节日节点,如在“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五四青年节”“6.26国际禁毒日”开展主题性法治活动,普及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打造特色鲜明的法治公益项目。结合本区社会组织较为发达的具体情况,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面对近年来发生频率较高的留守儿童侵害、校园暴力行为等事件,先后研发了“生命安全教育”、“校园防欺凌”、“绿色网络”等公益项目,通过实践活动养成青少年文明、和谐、平等、法治、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理念。
“家长学校”主题课程
菜单式选课
在社区、学校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周末亲子俱乐部、妈妈学堂、爸爸学堂、亲子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各种家庭教育培训班、讲座、咨询等“微讲座”、亲子当演员编排“微话剧”、身边取素材拍摄“微视频”、家庭间互动组织“微体验”,教育和引导家长走出溺爱、纵容子女或“棍棒教育”等误区,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当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监护能力。
此外,以家庭为基础,树立青少年家庭良好家风。大力宣扬家教家风。借助社区宣传栏、电视新闻、网站、微信新媒体等途径加强家教家风宣传,让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设立专门家长学校。为了防止更多问题家庭产生,通过学校、社区、公益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加大《正面管理》、《做一名正能量父母》、《走进孩子内心》等主题课程宣讲力度,让父母通过菜单式选课,结合自身家庭问题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学习内容,提高父母参与性和解决亲子问题实效性的同时引导父母正确教育孩子。开展强制亲子教育。亲子教育是针对家长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好家长的专门教育。针对青少年犯罪和被侵害背后的失职监护人,组织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家庭社工、教育专家等共同开展家庭服务,进行个案强制亲子教育,通过4至50学时不等的针对性课程让监护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会亲子沟通及如何做合格父母,最终实现家庭教育理念转变,重塑家教家风。 (李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