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舞剧《努力餐》成都首演 讲述充满成都“烟火气”的革命故事

发表时间:2020-09-07 08:5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舞剧《努力餐》演出现场

  近日,来自全国的舞蹈戏剧界专家和成都观众观看了舞剧《努力餐》的成都首演。在100分钟的时间里,该剧用“浓烈、鲜活、深刻、壮美”的全新舞台呈现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充满成都“烟火气”的革命故事,激发出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责任感。

  改编自革命先烈生平 致敬烟火成都守护者

  舞剧《努力餐》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出品,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演出,是成都市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的重点舞台剧目。该剧由中国舞蹈界新锐青年编导王思思和钱鑫共同创作。项目集结了国内一流主创团队,编剧潘乃奇、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执行编导吴淼、编导肖旭、高德瑞、李香宇、服装设计莫然、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造型设计王岩、道具设计王志斌,主要演员黄琛迪、李香宇、高德瑞、祁野等都是业内的佼佼者。

  成都的努力餐创始于1929年,历经岁月变迁如今仍是宾客盈门。近百年前,它曾是共产党员从事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之一。舞剧《努力餐》就从一位成都“非典型”的革命者事迹入手,将目光聚焦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努力餐”,讲述了在日本侵华之际,一代革命先烈如何为解决劳苦大众吃饭问题努力奋斗、血战到底的故事。舞剧中的主要人物车老板以革命先烈车耀先的生平事迹为原型进行改编。

  据了解,早在开演前,舞剧《努力餐》就已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7月中旬的内部审查演出获得在场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于8月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首演将持续到6日,结束之后,舞剧《努力餐》将积极准备巡演工作,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和“三城三都”品牌打造贡献力量。

  舞台回到老成都 紧张谍战抓人心

  在有限时间内展现高密度的剧情本是挑战,但《努力餐》的情节处理却松紧得当充满艺术张力:烟火气浓郁的餐楼图景、悬疑色彩的谍战情节、为百姓加餐血战到底的凝重历史气息,层次鲜明地穿插与铺展,宛如一支磅礴的史诗交响。

  舞剧序幕伊始,一整面注音符号麻将构成的密码墙被拨乱,又重新建构; 雨夜,伴随屏幕上向前行进的街道,几名骑自行车的黑衣特务如黑影般暗中跟随,近似“裸眼 3D”的多媒体效果将观众瞬息带回上世纪初的成都老街。《努力餐》的故事大都发生在餐楼内,舞剧诙谐地重现了二十世纪30年代老成都餐楼茶馆中的生活情趣与细节。

  将心理冲突外化为舞蹈动作,在寻常的餐桌上突然插入,亦是《努力餐》在舞蹈编排上的创新之处。舞剧中一段车老板与冷处长相互躲藏的戏,借用了京剧《三岔口》中的经典段落,二人围绕一张矮桌,在暗夜中彼此试探,随时可能因发现彼此而暴露身份,看得人心头一紧。车老板、黄三妹、变脸演员兼地下党员亮嗓子、军统特务冷处长四人围坐在一桌川菜旁。大家表面上其乐融融,却在灯光转换间,突然将想象中的猜忌外化成为餐桌上的斗争场面——四双餐桌上的筷子宛如尖刀利刃,相互冲撞,直指心脏。

  为解决大众吃饭的温饱问题挺直腰杆,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情绪,是舞剧的重中之重。几场群舞大戏,铿锵而悲壮,为全剧填上了极为厚重、深沉的底色。终章的“血战”舞段,当餐楼众人散去,仅剩车老板一人挺直腰杆,拿起枪杆——这时大气磅礴的说唱昂扬响起,已经牺牲的和仍在战斗的人们从燃烧的血色幕布后走出,象征着一代革命者强大的精神世界和不渝的志向与信仰——“为百姓加餐,努力努力;救民族危亡,血战到底!”壮烈的旋律、激昂的舞蹈和舞者们坚定如铁的眼神,将舞剧推向高潮。

  多方汲取四川文化元素 铺展成都生活美学画卷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努力餐采风的时候,上二楼就看到一面木墙上都是麻将符号和注音符号。了解后得知,这是当年车老板为了教人们识字,做的寓教于乐的麻将,同时也可以传递消息,这点非常适合用舞剧表达。我们也用了成都麻将‘血战到底’这个元素来表达成都人既宽容又有韧劲的一面。”王思思介绍,为了忠实表达老成都的民风面貌,主创团队进行了20余次采风,8次出入成都博物馆。从生活中汲取文化,将文化浓缩为元素,再从舞美、音乐、历史文化等多个层次向舞剧进行渗透,让观众从更多维的角度,从舞剧中感受成都美学、品味成都味道。

  《努力餐》的舞台以抽象的一桌二椅为核心意象,以餐楼为主要情节场域,贯穿始终。而舞剧中的竹靠椅,正是老成都茶馆中最常见的竹椅。竹子清凉巴适,造型独特,体现出四川人的那种坚韧清脆的性格特征。亮嗓子的变脸表演、“单刀会”赴敌的段落,川剧锣鼓配乐的虚实相生、遗形写意则被展现得更为淋漓。舞剧最后则破天荒加入了现代的说唱元素,彻底将成都人骨子里的乐观、洒脱、不拘浩瀚泼洒。看似不搭的方言说唱融合进舞剧,点燃了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不灭的“成都魂”“中国魂”。“我们在博物馆采风中发现成都出土的说唱俑,这个形象也被誉为中国说唱艺术的鼻祖。把说唱运用到舞剧里,在我们看来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钱鑫介绍,为配合全剧氛围,说唱没有采用电子编曲,而是调度了一整支交响管弦乐队。

  此外,在演出中,几首耳熟能详的四川民歌,经过改编,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涵。一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运用在餐楼营业的段落率先开场,一下子便将观众带入生气勃勃的气氛当中。(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