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警营建新功 ---记锦江分局优秀军转(退)民(辅)警

发表时间:2017-08-02 15:20 来源:锦江公众信息网 责任编辑:锦江区文明办

   从懵懂少年到军营铁血男子汉,从人民子弟兵到共和国警察,脱下军装,他们依依不舍;换上警服,他们继续前行。和大多数民警相比,军转(退)民(辅)警的职业和人生多了一次“华丽的转变”。

“老”民警重头再来---水井坊派出所社区民警  刘汇海

         1992年,由于怀着儿时的军人梦想,刘汇海走出农村踏进军营,带着90年代初乡村的朴实和勤劳,20岁的刘汇海咬牙挺过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成为一名武警消防兵,他决定在这个“男人的职业”上大干一场。

         第一次执行任务,某商业大厦KTV着火,新兵刘汇海被“特殊照顾”在后方供水,前方火势汹涌,刘汇海心里焦急万分,迫切想把事情做好,脑子却一片空白,平时演练了无数遍的一个简单的消防水龙头对接此时却怎么都接不上。蹲在地上满头大汗使劲儿接水龙头的刘汇海越急越乱,越乱越急,突然觉得消防钢盔被人猛的敲了一下,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前方负责灭火的班长眼瞅着迟迟没水就跑回来看怎么回事儿。

         “80口和65口怎么可能接的上?换接口!”班长一声大吼,刘汇海如梦初醒。

         这次“难堪”让刘汇海至今记忆犹新,他觉得还是自己训练不够扎实,得更加刻苦才行。三伏天里,刘汇海在滚烫的水泥操场上一遍遍的练习供水动作,抛水管、换接口、拧紧龙头、开闸,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几乎占据了20岁的刘汇海所有的时间。一年后,经过几次火场锤炼的刘汇海由“供水兵”升级为“驾驶员”,这个关乎全班战友安全的岗位最需要的就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分析能力。

         2000年,荣获“抢险救援尖兵”、公安部二级英模、省政府一等功的刘汇海被破格提拔后保送到公安大学进修,从此走上领导岗位,历任中队长、副大队长、培训基地主任(副团级)。2017年1月,45岁的刘汇海转业成为水井坊派出所社区民警。

         第一次出警,刘汇海发现军队里上下级之间“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在和群众打交道的时候完全行不通,他不仅在警务工作专业、法律知识上有欠缺,与群众打交道的语言、心理同样欠缺。同一件事情,他去说和老社区民警去说,在群众身上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45岁从副团级军官转身成为社区民警的刘汇海决定重头再来,他跟着老社区民警一点一滴的学习社区管理工作,学习他们与群众沟通的方式、语言乃至一举一动,为了能对自己负责的片区情况了然于心,在部队被称为“活电脑”的刘汇海在笔记本上画出了一幅幅路线图、区划图、工作模式图,用笔记录了所有能接触到的社区工作数据、信息、工作方法。现在,他已经能够带着手机边查询边解答社区居民的咨询问题,工作完后总要跟老社区民警趁热打铁的讨论学习一番。

         在结束访谈的时候,刘汇海提出希望多发放一些社区工作的相关书籍,还希望能跟分局优秀的社区民警面对面学习,他认真的记录下了政工民警提供的优秀社区民警联系方式,脸上写满了专注和刻苦,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了这个45岁的“老”社区民警耕耘好社区工作的信心和毅力。

多一次转变 多一份乐观---牛市口派出所刑侦民警  唐晨曦

         36岁的唐晨曦早早的在繁重的刑侦工作中熬光了头发,但脸上仍带着满足的笑容,我们的谈话总是时不时被他的哈哈大笑给打断,在这个乐观自信的刑侦民警眼里,已经没有什么困难能够使他意志消沉,因为相比其它大多数军转民警,他的成长多了一次“华丽的转变”。

         第一次走进军营,20岁的唐晨曦之前已经从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并在区医院上了半年班,受部队转业的父亲影响,唐晨曦最终选择入伍以满足从小到大的军旅情结。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融入一种高度集体化的生活,对从小在城市长大物质精神丰富的唐晨曦来说,他要面临许多的第一次。新兵训练营在藏区高寒缺氧的地方,一下飞机,唐晨曦就开始流鼻血,持续一个月天天如此,手上皮肤开裂,不久后长了冻疮,不碰的时候又痛又痒,一碰就钻心的疼,此后每年冬天都会复发,16年后的今天,手上的伤疤依然可见。

         唐晨曦告诉自己,选择了就必须坚持,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的雪域高原上,卫生员唐晨曦一干就是三年。高海拔低气压下,食物很难煮熟,一天晚饭后,300多名官兵陆续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综合征,唐晨曦和卫生队其他8名战友一起,连续工作两天两夜,完成所有官兵治疗工作。

         2003年,唐晨曦参加全军统考,经层层推荐筛选,被保送到陆军航空兵学院,就读航空维修工程专业,23岁的唐晨曦决定把军人当成职业、事业来做。

         第二次“转业”对唐晨曦来说不亚于一次“新生”,一个只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人凭借自己的信心和毅力愣是完成了“以医入工”的转变。3年后,军校顺利毕业的唐晨曦被分配到陆航某团,从“修人”摇身一变为“修飞机”。人生跟唐晨曦开了一次“玩笑”,唐晨曦还给了人生一个“惊喜”,飞在天空上的唐晨曦出色完成了“神七发射”、“5.12”抗震救灾、东北小兴安岭灭火等重大飞行任务,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及表彰。

         2012年,转业之后的唐晨曦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一年后,最终没能经得住心底的“制服情结”,选择走进警营,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为一名刑侦民警。

         第一次出警,唐晨曦跟着老刑警一起去抓捕两名零包毒贩,紧张、忐忑、害怕,这些情绪让唐晨曦至今感到有些“可耻”,他觉得刑警的意志应该像钢铁一样坚硬。很快,已经经历了两次“华丽转变”的唐晨曦非常轻松的克服了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心理适应等一系列困难,1年后,唐晨曦开始独挡一面,先后破获多个重大刑事案件。

         “人跟飞机一样,用心对待准没错!”,唐晨曦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

心态决定一切---巡警大队快反民警  余翔

         特巡警快反工作,最大的要求就是必须“随时待命”,和部队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对于47岁的军转民警余翔来说,做到这一点很容易,早在部队,他就学会了“无条件服从”。

         1989年3月,19岁的余翔为了将来能有一个不错的安置工作,离开雅安,投身军旅。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出川,三天三夜闷在绿皮车里,下了火车之后,余翔直接傻了眼,这个从未走出过“天府之国”的少年在看到南疆的荒芜之后,情绪瞬间跌落到了谷底,一天三顿面食更让从小吃米饭长大的余翔“抓狂”。新兵训练过半,组织体检复查,余翔对着视力测试表一通乱指,试图让自己因视力不过关而退回地方,但这些“小伎俩”最终没能成功,余翔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第一次学会无条件服从,是在参军第二年执行遣散非法掘金任务的时候,余翔和他的战友在海拔6000多米的阿尔金山上和一群疯狂盗挖金矿的犯罪分子开展了旷日持久的较量。执行任务官兵分成两个批次,一拨人下山,另一拨人上去,可是作为卫生员,余翔必须一个人坚守完全部4个月。120多个日夜里,在高海拔、缺氧、强紫外线的恶劣自然环境下,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流血、牺牲,余翔开始明白一个道理,“该你干的时候,你必须努力干好,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此后,这句话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

         始终坚守阵地的余翔在出色完成任务后被授予个人三等功,随后便被保送、提干。在武警四川总队,余翔先后负责了省政府、电视台、成都监狱、美领馆等多个重点部位的安保工作,出色完成了多个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的警卫任务,高标准、高要求的警卫工作,锤炼了余翔“绝对服从”的军人品格。

         2006年,因为军队改制,不想离开部队的余翔“绝对服从”了组织命令,脱下军装,正营级转业,穿上警服,“余营长”成了“余巡警”。汽车、司机、文书、通讯员,这些统统都没了,从领导岗位成为普通民警,余翔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习惯了部队里命令与服从的对话,却发现巡警在工作中,群众会反唇相讥,甚至同事有时也会“讨价还价”,失落、失望这些情绪在余翔转业后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次执行外围警卫任务,余翔虽然从“内卫”走到了“外围”,但多年警卫工作养成的军事素养使他近乎本能的开始一丝不苟执行警卫任务,正是在这样一次次警卫“站桩”的过程中,余翔沉下心来,开始正视自己,在严谨专注的工作本身找到成就感,凭借自己的专业和专注,余翔很快成为辅警快反负责人。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从警11年的余翔这样总结道。

匠心筑梦---巡警大队省政府中队辅警  林月刚

         供弹、装填、测算、瞄准、击发,一共五个环节,简单的五个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月刚把这五个环节、五个动作做了十几万次,退伍成为辅警后,他带着这颗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在警营里继续成长。

         2005年,18岁的林月刚离开农村走进军营,以偿从小到大的“军旅情结”,高强度的新兵训练在林月刚看来,这才是梦想中军人的样子,因为得偿所愿,再累再苦林月刚也从来没有过犹豫、后悔。

         由于心算考核成绩优秀,林月刚成为炮兵瞄准手,内向、脾气急,这个朴实的新兵在和战友的相处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班长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跟他谈心,通过与战友一次次在训练中的磨合,林月刚很快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与战友打成一片。1年后,林月刚成了班长,他不仅学会了了解别人的想法,也学会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甚至能够协调全班的想法达成一致。2年后,由于表现突出、业务精湛林月刚转一期士官,2010年转二期士官。

         唯一一次“犯错”,那是在林月刚当了班长之后,一次12发速射科目演习中,身为炮长的林月刚一心想着拿第一,在没有给前一发炮弹下达发射指令的情况下,就下达了第二发炮弹的装填指令,对于从来没有在军事科目训练中发生过错误的林月刚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原谅的,至今谈起这件事,他仍然觉得“丢脸”。他很快“由事及人”,认识到自己心理素质不够过硬,性格太急的缺陷,他开始在工作中有意识磨练自己的心性,从那五个简单的动作中一遍一遍的锤炼自我,最后,像跑车上的零部件一样坚硬、稳固。此后,他带领的班从未发生过哪怕任何一个极微小的错误。

         2013年,退伍之后的林月刚帮着家里做生意,收入颇丰,但他总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一年后,他成为巡警大队省政府中队的一名辅警。在巡警大队,集体化、制度化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林月刚多少找回了在部队的感觉。

         “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做,这是部队教会我的!”,对林月刚来说,辅警不仅仅是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保障,更给了他归属感和成长的平台。

         锦江分局的军转民警分布在内勤、社区、治安、户政、出入境、刑侦、禁毒等多个岗位,他们脱下军装换上警服,从橄榄绿到国际篮,从铁一般的军旅部队转到公安业务岗位,或克服专业知识短板、或克服环境适应问题、或克服自身心态,退伍不褪色,一样的爱岗敬业,一样的忠于职守,为辖区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