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发表时间:2017-08-02 15:50 来源:锦江公众信息网 责任编辑:锦江区文明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讲话、论述、批示已超过70多次,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511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确立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指导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实践。绿色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引领中国走向永续发展,开启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践行绿色发展的首要事项 是改变过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发展理念

践行绿色发展,首先需要改变基本的发展理念,用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其中的关键就是处理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与自然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生产、消费、还原依据物质自身规律,成比例,保持平衡。一方面,人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类在自然中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不能超出生态循环的容许范围,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使文明受损甚至消失。这是因为地球上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总存量存在极限,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也受到自然恢复、更新速率的限制,当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需求超过生态阈值时,经济增长就会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一旦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被突破,生态系统及其支撑的社会经济系统就将走向崩溃。

在工业革命之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较为有限,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但这是一种物质贫瘠、生产力低下的人和自然的相对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征服欲望膨胀,“人定胜天”的思维横行,自然界被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甚至遭受掠夺式的毁坏,竭泽而渔,生态系统生产和循环功能受损,人类社会陷入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怪圈,社会发展必难以健康和持续。

绿色发展所进行的是指导思想根本改变,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变着眼于追求利润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导向,推行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选择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是对农耕文明遥远过去进行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繁荣的文明社会。

以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随着人居环境与住区问题的研究,人们关注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广度都在不断发展。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的和谐宜居城市是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拓展“十字方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尤其西部是成都的“上风上水”之地,可谓全城的生态本底,必须控制开发强度、产业门类与生态红线。对此,成都提出了“西控”的发展思路,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只有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才能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践行绿色发展的关键要求

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绿色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要求,首先,绿色发展的定位是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协同推进的“五位一体”基本发展理念;其次,绿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是保障民生,保护和提高生产力;第三,绿色发展的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第四,绿色发展的标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天蓝地绿水清及美丽之中国……

在上述绿色发展的具体要求里,实现的关键涵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污染控制与治理和生态保护与修复三个方面。其中,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要求我们认清自然资源价值不仅包含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还必须考虑生态价值,形成全新的资源价值观并以此指导和约束各种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减少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使自然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保护环境要求我们在对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科学认知上,考虑生态容量,从受制于环境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与承载力相适应的主动转型。而对于已经超过环境和生态系统容量出现恶化退化的地方,必须要有投入,加以治理、修复生态,或让自然休养生息,自我修复,这是生态安全的基本要求。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发展效率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超高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拼资源”换来的。中国面临的是,一方面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另一方面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污染普遍,许多城市面临水源短缺、雾霾严重、垃圾围城等困境。

践行绿色发展,必须从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这两个源头抓起,实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确保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坚持知行合一、从我做起,自觉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坚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换来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就一定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是能够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兼得

绿色发展事关全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贯穿人们生产生活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绿色发展所蕴含的价值理论、自然资产理论、增长理论的新突破,明确自然价值的认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的紧密结合,只有“绿色”没有“发展”,或者只有“发展”而没有“绿色”,都不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发展模式的转换,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寻求生态繁荣,是一种品质可以不断提升的经济稳态和可持续发展,代表生产力的前进方向。科学践行绿色发展有助于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统一。

发展是前进方向。坚持绿色发展,意味着导向必须是绿色的,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即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最终也是生产力和宝贵财富。绿水青山是我们珍贵的自然要素,也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破坏了绿水青山,毁灭了生态环境,就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除去了金山银山赖以存在的根基。

绿水青山,意味着源头活水不断来而有清如许的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而永续发展的根基,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如果我们坚守绿色发展,坚持资源节约集约,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则优美的生态环境将会成为重要的“天然资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也随之得到提升,绿水青山会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绿水青山会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的各项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够兼得。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已经明确指出,今后五年,成都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在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未来的成都城,将是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未来的成都人,将在大都市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